【资料图】
我花了太长时间做无谓的等待,等待那个人改变,等待那段糟糕的关系改变。但最后我发现,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生活有时很残忍,冷不丁就给人一记猛拳。 真正的狠人,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抱怨连天,他们会靠强大的内控力突围破局。 坚持努力不懈怠,抱持自律不懒惰,利用好每一分钟,去做对自己有用的事。 《沉思录》里说:生活的艺术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当你把自己打磨成一枚利剑,才能争取到主动权。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经常被情绪干扰,做起事来犹犹豫豫? 外界的一点小事,就令自己满腹疑虑;过去的挫败哀伤,总让自己畏首畏尾。 明知内耗是行动的阻碍,可却还是很难做到遇事果断。 旅行博主@房琪刚去北京那会儿,得到一个厨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试镜机会。 几天后,一名工作人员通知她:"你被录取了,年薪五十万!” 房琪欣喜若狂,连忙给家人打电话报喜。 紧接着,她又联系节目组询问签约细节,没想到这一问,对方却大笑着说:"大姐,今天是愚人节,你还真以为自己值50万啊。” 得知被戏弄,房琪又羞又气 :"为什么给我希望,又拿我取笑?” 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懊恼中,而是 迅速调整情绪,开启新的工作,做起了旅行博主。 熬夜写文案剪辑,通宵做旅行攻略,及时和粉丝互动…… 像一枚陀螺在各种事务中旋转,根本不去反刍曾经的遭遇。 房琪说:"人生会有很多不甘与委屈,与其一味地难过悲伤,不如去想想如何才能做出被认可的作品。” 真正的狠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他们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不会任由情绪影响自己, 碰到问题,立刻解决; 遇到麻烦,快刀斩断。 很多人总是紧张地关注着外界,"前怕狼,后怕虎”,思虑不断,难以行动。 狠人的规则是什么?是足够果断,遇事能忍,但出手必快。 远离消耗自己的人,放下纠缠不清的关系,停止毫无意义的瞎想,丢掉沉重的思想包袱。 当你养成反内耗体质,才能成为一名做事的高手。 心理学上,有个"马太效应”: 喜欢向外归因的人,心里总是充满了愤懑和抱怨,生活越来越糟; 善于反思的人会不断完善自己,越变越强。 因为前者最爱问别人"凭什么?”,试图让别人为自己负责。 而后者则会 问自己" 为什么?”,努力从当前的局面中寻求转机。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在自己的内心,与 自我的博弈,才是终极格斗。 媒体人@周岭,曾和几个朋友闲聊。 可聊着聊着,他忽然焦虑起来,发现自己这些年忙忙碌碌,竟是毫无长进。 于是,他决心用写日记的方式改造自己。 2010年元旦,他做了第一笔记录,2014年之后,改用手机日志,2017年,郑重地开始写"每日反思”。 包括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继续沿用,有哪些做错的地方需要改进。 几年下来,他感慨道:谁能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每日反思”,帮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不断地记录、剖析、改变自我的过程中,周岭活得愈发精彩充实。 意大利有个名画家,他的作品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只有一只眼。 他曾说: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双眼都习惯看向外界,却很少自检。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总喜欢往外找原因。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反观并纠正自我,是狠人才能玩转的高端局。 常自省、常内观,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 看别人有个好身材很是羡慕,可又懒得去跑步跳操; 朋友拿下了高级职称,也想拼把试试,却又不想跳出舒适圈 …… 很多人抱持着及时行乐的念头, 能睡懒觉就不早起,能浑水摸鱼就不积极做事。 到头来,只能望着别人向前奔跑的背影,哀叹自己的一事无成。 所有成功背后,都有一套"狠人修炼法则”。 坚定地培养自己,专注地去做难事,大胆地反思改进。 世界从来公平,你在哪里挥洒汗水,哪里才会开花结果。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瑾山月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图虫创意 音乐 | 小柳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