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深圳出品”原创精品舞剧《咏春》正式登陆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北京国家大剧院。追光而行,逐梦英雄,精彩的演出收获数十次掌声,剧终全场观众更是起立喝彩,久久不愿离去。
(相关资料图)
作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咏春》4月7日至9日,连续3天上演5场。该舞剧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
(深圳卫视记者李添裔 / 摄)
“深圳设计”赋予“双非遗”全新脉动
“70后”张女士早早来到演出现场。“一开票我就开始抢,还是没抢到心仪的座位,有点小遗憾。还好我有观剧‘神器’。”她边说边拿出小型望远镜。
“太惊艳了,把武术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刚柔并济。”“舞中带武,武中有舞,赞!”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毫不掩饰自己对该剧的喜爱。特别是当舞台上打出“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的字样时,更是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
“咏春拳”的刚柔并济与“香云纱”的柔软飘逸随着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员们的精彩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也在这一刻厚植观众心田,燃动“一腔热血”化为掌声,经久不歇。不少观众纷纷表示,“全然不同的风格,巧妙的故事线,令人热血沸腾的情节。舞剧《咏春》值得二刷!”
该剧创新性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编剧,韩真、周莉亚执导,以“深圳文艺+深圳设计”回望过去,赋予咏春、香云纱两项国家级非遗全新脉动,推动两个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为深圳舞台剧树立新的标杆。“深圳文艺”大胆创新,以舞融武,用当代舞蹈语言活化传统武术。“深圳设计”活化非遗香云纱,为《咏春》提供服装、道具、视觉支持。
“深圳精神”致敬凡人英雄
“我看完这部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演艺工作委员会会长宋官林在演出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咏春》展示出了一个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一种奋进史,这部作品振聋发聩。“我要向深圳致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深圳人以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春天的故事,《咏春》在新时代用一种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追求,写就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创作的咏春之歌。”
舞剧《咏春》立意高远,致敬在“英雄精神”感召下,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与香港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深圳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包容奋斗的精神跨越时空相互呼应,同频共振。
“双线叙事的结构,两个时代的故事与人,在剧中彼此呼应和共振,这个故事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冯双白说。
为了既凸显中华武术的魅力,又兼顾舞蹈的轻柔绚丽,来自深圳的年轻演员台前幕后付出了诸多艰辛的汗水。就如同剧里的“叶师傅”主演常宏基,为了演好剧中那18分钟的宗师对决场景,每天花超过6个小时练咏春,再花4个小时练习舞蹈动作,1年的时间勤勉不懈,只为将剧本中的“叶师傅”从冰冷单调的文字变为有血有肉的角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平凡人的“英雄梦”?
“深圳出品”开拓文艺新境界
“看剧时我们能明确感受到导演的用心,艺术创作的创新,时空交错表现非常好,用拍电影的方式,表现人物的理想、彷徨等,用双线表现两个时代人的情怀、思想、思考等,相互交错,形成了深刻文化内涵和意境。”中国音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咏春》主题非常好,咏春是中国武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当代和历史时空无缝衔接切换,表现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美术编导、舞蹈编排、音乐等非常有特色,舞蹈动作与剧情完美契合,舞美虚虚实实,把南国文化和市井文化表现得非常鲜明,与剧中人物心境等的描绘都非常契合,这是一部整体非常好的作品。
舞剧《咏春》强大的“破圈力”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心诠释,更是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这样一部舞剧诞生于深圳,也并非偶然。深圳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圳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而“深圳出品”,亦着墨于中国表达、国际表达。立足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经历,《咏春》的惊艳亮相,正是深圳对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全新探索。
内容来源: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广电集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