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报资讯】海南省首例!三亚中心医院成功应用高颈段SCS神经调控技术“唤醒”昏迷患者

时间:2023-04-19 03:07:58    来源 : 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18日消息(记者 沙晓峰)日前,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海南省首例昏迷促醒神经调控技术——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CS)术,昏迷了半年的患者刘先生(化名)终于苏醒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先生的治疗过程充满了艰辛。

2022年7月,52岁的刘先生突然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到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即前往,查看患者情况后,经急诊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刘先生入院时已呈深昏迷状态,病情危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手术。经充分术前准备,神经外科主任李钢带领脑血管病医师团队为患者紧急进行了“前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生命终于保住了。

三亚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医院供图

但术后刘先生仍处于昏迷状态、意识一直没有改善。头颅CT检查显示存在脑积水,需要继续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脑积水是此类患者常见并发症)。

就在准备后续治疗的关键时刻,由于特殊原因,刘先生只能转到外院,并接受了“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不幸的是,术后继发了颅内感染。经过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并拔除了分流管后,颅内感染终于得到了控制,但是脑积水的问题、早期为挽救生命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遗留的颅骨缺损等问题仍未解决,会影响到脑功能的康复。

2022年10月,该医院全面恢复诊疗后,刘先生又转回了神经外科,经历了“神经内镜三脑室造瘘手术”解决脑积水、“颅骨修复手术”保护脑组织和稳定颅内环境等手术。

经历了漫长艰辛的治疗过程,到2023年1月,刘先生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但仍然处于中度昏迷状态,脑功能康复的进程又一次停滞不前。

昏迷几个月了,刘先生仍未苏醒,还有希望吗?

面对刘先生的生存困境及其家人的深切期盼,该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们没有放弃,李钢又组织医师团队向刘先生的昏迷后续诊疗发起了挑战。

经过一系列复杂细致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检查和意识状态评估,医生们发现,患者的意识障碍分类是处于微意识状态,他们认为患者还是有苏醒的可能!

今年1月20日,神经外科的神经与功能脑病专业医师团队决定采用医学前沿的神经调控技术——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帮助刘先生苏醒,并成功完成了海南省首例“植入式神经电刺激促醒术”。术后两周,通过一系列电生理测试后正式开机,刘先生顺利出院了,进入后续康复训练阶段。

术后1个月、2个月……一直关心牵挂着刘先生的神经外科医生们,在最近一次随访和远程调控时,终于收到好消息:“感觉他有些意识了!对家人的每次呼唤都能做出反应了!”家人惊喜地回复到。脑和神经的功能康复之路虽仍漫长艰辛,但幽暗中已透出了一线曙光。

目前,医生们仍在密切跟踪随访,指导后续评估与康复。患者体内的神经刺激电极和起搏器设备具有远程调控功能,无论患者在哪里,医生都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参数,实施远程调控。

此次首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促醒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医院在昏迷促醒方面的诊疗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各种疾病导致的昏迷促醒的治疗奠定了基石。

医护人员进行脑干听觉、感觉、运动等电生理传导功能测试。医院供图

据神经外科马宏伟副主任医师介绍,应用脊髓神经电刺激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简称:SCS)做昏迷促醒治疗,是在患者枕颈后做一个微创的小切口,将一根小巧的多触点电极片,精准植入到高颈段脊髓硬膜外的合适位置,导线连接的刺激器(脉冲发生器)埋入胸壁皮下。手术后1-2周,切口愈合后,通过一系列电生理测试后正式开机,根据测试结果和观察患者反应,设置不同的刺激靶点和参数组合。刺激器可以智能化、周而复始地向特定神经传导通路定时发放预设的频率、电压和脉宽组合的电刺激脉冲信号。

这犹如给昏迷患者量身定制了一个“意识重启的起搏器”,自动刺激患者“沉睡”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等掌管人脑意识的神经传导通路,并能够改善脑血流,从而达到“唤醒”病人的目的。

标签:

最新发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