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幽门螺杆菌粪便核酸筛查数据显示:普通人群幽门螺杆菌阳性率40.11%,耐药率高于50%
5月15日,“2023全国无幽日《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发布会”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行。会上,应用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的“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同步启动。
(资料图)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临床共识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其实是人类的‘老熟人’,与人类共存了几万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表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公认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胃癌的关口前移至Hp的筛查诊断与根治上,是我们打败幽门螺杆菌这种“万年老病菌”的可靠办法。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周丽雅教授表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理想效果,是一次根除成功。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像“拦路虎”,会导致根除治疗失败。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江苏省泰州市的“健康惠民一号工程”,对区域内12万居民开展了Hp感染与耐药调查,打造了区域Hp筛查的样板。
本次发布的《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基于江苏省泰州市“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的筛查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受检的12万人群整体阳性率为40.11%。这与今年李兆申院士、杜奕奇教授团队在《Gut》上最新发表的中国万家居民幽门螺杆菌筛查项目结果中,普通人群的Hp平均个体感染率40.66%相近。
分析人群年龄分层的阳性率情况可见,10岁以下阳性率17.45%,11-20岁阳性率为27.03%提示生活在家庭场景下的未成年人的感染率持续上升;从21岁开始,阳性率显著上升至39.81%,30-70岁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在39%-44%之间,提示普通人从步入社会开始,就应该重视Hp检测治疗,及分餐等生活方式的养成。
在耐药率方面,总体人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3.77%,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1.57%。这一数据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耐药率:《中国幽门螺杆菌原发性抗生素耐药性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显示,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2016-2020年达到34%。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2016-2020年上升到35%。
报告还显示,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为7.70%,高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陈述的呋喃唑酮0-1%的耐药率。
据了解,“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由江苏省泰州市政府牵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组织实施,在全国率先发起并落地实施12万人份粪便Hp核酸筛查。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技术支持。
项目启动之初,泰州市举办专家论证会,邀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专家对“一号工程”进行专业论证和学术指导。专家指出,项目所应用的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不仅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通过最新的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分析Hp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基因和PPI代谢基因,属国内首创,具有无创、便捷及患者易接受的优点,并有望用于指导Hp阳性患者进行精准个体化根除治疗。
为使更多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危人群获益,“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于发布活动现场正式启动。
该科研项目拟将泰州Hp筛查防治经验推广至全国,联合全国各省市地区千家医院,通过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开展覆盖更广泛人群的Hp感染+耐药一站式筛查检测,积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耐药相关科研数据。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