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力西成铁路建设 安全优质推进vQM中国藏族网通
——西宁至成都铁路东祁连山隧道出口施工现场见闻vQM中国藏族网通
(相关资料图)
vQM中国藏族网通
西成铁路东祁连山隧道出口施工现场。本报记者 倪晓颖 摄vQM中国藏族网通
六月的高原,满目皆绿,天空湛蓝。在我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西宁至成都铁路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顶着骄阳施工正酣,一台台工程车辆往来穿梭,电焊声、机械轰鸣声响彻在山川河谷间。vQM中国藏族网通
6月11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中铁三局承建东祁连山隧道出口施工现场,只见洞内此时进行的二衬混凝土浇筑工序仅有6名作业人员,他们使用数字化衬砌台车进行施工,每一板二衬施工长度为12米,共计浇筑超过120立方米的混凝土。数字化衬砌台车自动行走、带模注浆、自动浇筑、自动计量、变频振捣、智能监测、自动记录……浇筑过程中能全面控制施工质量;另一处4号斜井工地,隧道洞内作业人员正在使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开挖钻眼作业,三臂凿岩台车在作业人员的操作下,自动钻炮孔、打锚杆,并自动记录钻进参数生成地质云图……准确、快速。vQM中国藏族网通
“东祁连山隧道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21.595km,设计为单线双洞。我单位负责东祁连山隧道正线长度9820米站前施工,主要有三个作业面,分别为4号斜井、5号斜井、出口,目前已全部进洞,各项施工生产全面有序推进。”中铁三局集团西成铁路13标段项目部一工区经理张华在现场忙着指挥调度。vQM中国藏族网通
距离隧道出口不远处,是西成铁路13标段智慧拌和中心,之所以称之为“智慧”,是因为这里每天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岗,他们通过电脑控制生产施工所需的混凝土。只见他们娴熟地按动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的按钮,监控大屏上就随之显示着混凝土生产车间内“听指挥”的一系列操作,从下达生产任务单到安排罐车就位,再到斜皮带、平皮带响铃启动、开始生产搅拌混凝土,到最后出料,整个过程,生产车间没有一个人。vQM中国藏族网通
“这样的信息化控制中心,我们标段有5所,工程所需的原料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不仅质量可靠,还省时省力。”张华自豪地说。vQM中国藏族网通
说话间,我们跟随张华来到1号钢筋加工厂。偌大的厂房内,操作手加管理人员仅有10人。钢筋网片、超前小导管、型钢拱架配备全自动化生产线一次成型。钢筋加工生产管理采用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原材加工、生产计划和车辆配送进行全流程管理,技术交底电子化,图纸翻样、加工、车辆配送等全过程均为数据化操作和管理。vQM中国藏族网通
“以前,这样规模的生产至少需要四五十人,而且效率相对较低。你看现在,实现了远程任务下发,生产全自动化,加工误差降低,管理水平提升。”张华指着刚刚生产出来的钢筋网片说,仅需30秒就生产出来了,而且质量可靠。vQM中国藏族网通
西成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纵向主通道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甘青三省互联互通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所以工程建设不仅要进度快、质量高,还要确保生产安全。vQM中国藏族网通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通过严格落实‘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的管理理念,在下一步隧道施工中采用二衬智能浇筑台车,全面提升二衬浇筑质量。”西成铁路13标段项目部总工申超超说,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更要严把施工质量关。vQM中国藏族网通
“针对西成铁路地处高原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征,项目部在混凝土结构物施工中通过采取系统温控及防裂措施,确保了混凝土的内实外美。”申超超说,4号斜井作为永久性辅助坑道设计,以高机械化、纯电动设备施工新技术,配备电驱装载机、电驱挖机、电驱出渣车,通过纯电设备施工,不仅节能环保,同时解决了燃油机械设备对隧道洞内造成的废气污染,改善了洞内施工环境,打造东祁连山隧道施工绿色节能环保工程。vQM中国藏族网通
宽5米、长27.36米,每小时处理污水50立方米……在该标段项目部74号混凝土搅拌站,有一个污水处理站,在这里将废水回收,通过压滤分解让泥块于清水分离,实现清水再利用,这是严格落实水环保措施的一项重要举措。vQM中国藏族网通
由于西成铁路13标段工程均处在河流、沟道、村庄附近,隧道、桥梁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任务重、压力大。vQM中国藏族网通
“我们在施工设计中就把生态环保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项目部11处施工驻地全部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站,所有驻地生活污水零排放。3座拌和站设置废水废渣分离再利用系统,实现雨污分离,生产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实现再循环利用。”中铁三局集团经理部副经理张延峰说,除了污水处理之外,项目部还全力做好绿化工作,全面践行绿色环保施工理念,力争将工程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工程。vQM中国藏族网通
标签: